主页 > 种猪 > 种猪-行业新闻 > 美国种猪场管理经验的分享
作者:康大夫来源:猪猪论坛时间:2012-02-17 14:20点击:次
美国的种猪登记和育种协会在美国养猪育种中已成为经验之谈。现时的全美国种猪登记制度或养猪业通用基因评审计划,将全国的种猪性能测定结果通过遗传参数的评估把每个种猪的育种值汇编成电脑联网数据库,数据随时可以升级。 与种猪信息的高度集中相反,美国种猪场的地理分布是高度分散的,一个大型育种公司可由许多地域分散的单元育种场通过联营组成。走访一个单元种猪场要跑3—5小时车程是常事。这样对种猪场的生物安全和建立SPF原种猪场非常有利。每个育种场约有100-700头基础母猪。产房、保育舍、后备舍、妊娠舍之间的间距一般都在100米以上,远远大于我国的12-15米间距。 分向育种和性能平衡 分向育种是近20年来美国种猪育种的一贯策略,只是在新世纪更加具有竞争性,父、母系之间的差距更明显。父系育种是在传统的追求胴体和肉质并重的基础上更注重胴体品质和肉质之间的平衡。新型的父系具有屠宰率高、瘦肉分布均匀、瘦肉质量符合肉质标准规范的特点。父系育种是瘦肉产量和质量并重作为选种主题。另外在母系育种方面,强调生长、繁殖和肉质三大项并重。Waldo场在杜洛克母系育种方面成效显著,目前产仔数可达10头以上,最令同行瞩目的是传统杜洛克中“产后无乳”痼疾已荡然无存,是目前美系杜洛克的一个闪光点。 从肉质育种观点出发,更应注意全身肌肉比例适度,体形匀称更有利于质与量的双赢。国际近代养猪数百年的历史提示,大凡风味优秀的猪种都具有前、后躯丰满匀称;前躯略大于后躯;后躯多为卵圆尻;未见有过度发育的后肢肌群。巴克夏和我国华中型本地猪最为典型。在母系育种方面,我国既有历史遗产,又有将洋猪引入中国后产仔数一般稳中有升的特点,但初生重下跌较大,如美系杜洛克,初生重1700—1770克,但国内场家多难以达到。饲养条件的欠缺固然是主要原因,但过度强调产仔数是否也是导致初生重下降的原因值得探讨。 分向育种和性能平衡是国际养猪育种之大略。美国育种场从中受益匪浅。但是,我国某些猪场目前的选育指标往往求全责备,尤其见于猪场广告,既能快长又能高繁,既能高瘦肉,又能多风味,全能冠军的育种目标往往是不现实、不可行的。品种内父母系分别强调个性而性能平衡强调共性,二者的统一是当今种猪培育的辩证法。 饲养环境稳定性和屠宰标准可塑性 长期稳定的饲养环境使美国种猪场优良的基础得以延续、巩固和加强。美国育种场家主要致力于杜、汉、长、大4个品种和有限的几个配套系。在人力、设备、时间与品种数的对比上有集中优势精力针对主要矛盾的策略。在新世纪的竞争形势下,突出重点品种集中精力打造精品是值得采纳的战略措施。 屠宰工艺一向受猪肉市场质量标准的制约。精品种猪的同胞和后裔屠宰测定是展示种猪优质的窗口,故现时的美国育种场多将屠宰和肉质测定送交各大学如依阿华州立大学、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等进行测定。其测定项目与规范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相当的可塑性,表现在测定项目的增设尤其是肉质测定的增设与改进。同时,测定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如屠宰测定由传统的90千克、100千克活重逐步调整至现在的114千克。上述现象提示了现代瘦肉猪的晚熟性,这是业内人士值得研讨的大事。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