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中心

主页 > 种猪技术 > 养猪产业化与种猪产业化

养猪产业化与种猪产业化

作者:来源:时间:2008-06-10 00:00点击:

PIC种猪改良中国公司 唐洁   傅衍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秘书处

    养猪产业化是实现我国从养猪大国向养猪强国转变的基本途径,幸喜的是,我国养猪业正在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近十多年养猪产业结构的变化说明了这个问题,如规模养猪场(户)逐渐增多,“公司+农户”的模式不断得到推广,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企业不断涌现等。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卫生和风味等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国的猪肉市场的主体将是产业化发展程度高的,具有独立品牌的养猪公司、猪肉加工公司生产的品牌猪肉,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健康意识增强,还因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改变着人们的购物及生活方式,顺应这种市场变化,抓住市场新的商机,是每一个猪肉产业相关企业刻不容缓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养猪产业化是一个大概念,它涵盖从种猪培育、商品猪生产、屠宰分割、肉食品制作和加工等生产各环节和终端市场的建立、开发等流通环节,因此养猪产业化,不仅仅是“养猪”,借鉴西方“猪肉产业”的概念可能更准确一些。

1 养猪产业化

随着现代社会功能的分化与分工,各行各业产业化的趋势日益突显。养猪产业化也不例外,它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将养猪生产、加工、运销等整个过程有机的组合,才能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设备、营销渠道等领域的优势,扬长避短,合理配备资源,实现产业链(又称猪肉链)效益的最大化。

由此而言,养猪产业化可以概述为:猪肉产业的各个相互独立并密切相关的环节,即种猪育种、肉猪生产、屠宰分割、肉食品加工、营销体系等相互配合和依存,互惠、互利、互补,在技术、人力、设备、信息、市场以及其它资源方面实现最佳搭配与整合,达到产业链效益的合理分配和最大化,使猪肉产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实养猪产业化涉及到的领域远不止上述那么简单,在各环节中还包括若干个部分,如肉猪生产环节至少还包括饲养营养、繁殖配种、疫病防治、环境调控等,所以说养猪生产的产业化是一个大系统。

2 种猪产业化

2.1 种猪产业化的定义

种猪产业化可以定义为:在猪肉工业产业化大系统中,位于这个产业前端的种猪繁育体系(包括基础科学研究、新产品试验示范、遗传核心群育种与选育、扩繁群的建立以及肉猪生产群使用的种猪的更新等)也实现自身生产经营过程的产业化运行,各行其职、各得其所,使得种猪科研、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并使这种优势组合显现出最佳的价值潜能。

养猪产业化可以建立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体系中,也可以由单个产业化集团独立运行;同样的道理,种猪产业化也可以由若干个种猪公司组成并运行,或由一个独立的种猪公司投资、操作和掌控,然而在高度发达、分工明确的社会中,产业化应当是建立在一个相互依存、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的,这样有利于通过市场规律调节利益分配关系,所产生的优势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国,传统的养猪种猪生产常常合为一体,虽然它们是互相关联的两类生产,但其实它们有着质的区别,产业化意味着集约化、专业化,在种猪育种和肉猪生产环节上,种猪生产与肉猪生产各自实行专业化生产之时,就是产业化开始趋向成熟之日。

2.2 养猪产业化对种猪的要求

养猪产业化是建立在“集约化饲养、规模化加工、专业化营销”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个基础之基础是种猪,没有适应养猪产业化要求的优良种猪品种,将影响整个产业链后续的发展。适应养猪产业化发展的猪种需要具有以下品质:①结实的体质和抗逆性,以适应高密度饲养的圈舍条件;②均匀一致的个体,适应批量生产、全进全出的要求;③高效低耗的生产性能,支撑和维系设备、技术的高投入。而适应规模化加工的肉猪需要具有以下品质:①产品规格一致,以利设备加工潜力得到充分发挥;②优质的胴体,减少加工环节损失,获得最大的分割产品份额比例并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口味的要求。当然,养猪产业化的发展必然催生品牌,进而是名牌的产品,迎合现代消费群体生活和消费方式改变的需要。

要满足产业化对种猪及其后续产品的要求,位于这个链条顶端的猪育种工作者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这就是对传统的遗传资源进行研究,把现代数量遗传和分子遗传学的原理运用到种猪改良的实际工作中,培育、筛选出适应现代生产工艺要求,高效低耗,既有利人类健康需求又符合集约化条件下动物福利化饲养的种猪品种。

2.3 种猪的遗传改良

2.3.1 猪的性状与遗传规律

猪的性状很多,人们关心的主要是与经济效益密切联系的一些性状, 如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瘦肉率、( 窝 )产仔数、体形、毛色等,所有性状都可划分成两类:

一类是数量性状 ,即可以用数量度量的性状, 数量性状的差别是连续的 ,瘦肉率就是一个数量性状,可以是 50%,也可以是60%,数量性状一般是由数量众多的微效基因控制的,其作用是可以累加的,对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起作用的基因就是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另一类是 质量性状 ,即一般不易直接度量的性状, 质量性状的 差别是不 连续的, 如毛色、头型等就属于质量性状,质量性状由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控制。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都遵循基本的遗传规律,但有其各自的遗传特点,现代猪遗传育种工作者已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通过数量和分子遗传学的手段和方法,已经可以有目的地对猪的性状进行选育,获得人们期待的效果。

2.3.2 种猪改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猪的选育目前仍然是建立在进行大量的个体性能测定的基础上,通过测定,利用 BLUP方法从表型估计基因型,获得估计育种值EBV及综合指数,选出优秀个体 ,然后根据加大遗传进展、降低近交程度的原则,确定选配方案,从而完成选种选配的过程。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遗传标记已成为选种的有效辅助手段,或被纳入BLUP计算中。现代肉猪生产普遍利用杂交优势及组合效应,商品猪通常是杂合体,并且商品猪的生产环境通常与种猪场的环境不一样,这就会有遗传与环境互作作用,所以把杂交商品猪的信息也纳入BLUP,可以提高遗传进展在商品猪上的体现。这就是有些种猪公司(如PIC)使用CBV(Cross Breeding Value)的原因,CBV成了遗传评估的又一手段。

在杂交育种体系中,种猪改良的基本方法是针对人们感兴趣的性状,对现有种猪资源单个品种或品系的个体或群体进行选育,然后通过杂交和横交,将人们满意的性状固定在某个品种品系中,提高高产合意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培育出具备特定优秀性状的合成系,最后再使用系间杂交,使加性和非加性效应达到最大的发挥。

2.3.3 猪育种工作的特点

按照猪的各项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种猪改良的基本原理, 猪的育种工作有如下特点:

2.3.3.1 长期性 猪的繁殖周期大约为一年,尤其是采用传统遗传改良的方法进行新品种新品系的培育需要至少3~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获得相对固定的某一性状。

2.3.3.2 持续性 对经济性状的进行选育要求持续不断地进行,不能中途停顿。

2.3.3.3 复杂性 需要根据市场和经济价值的变化,确定选择性状,大量测定生产数据,评估遗传进展,调整选择指数的计算等等。

2.3.3.4 需大量的遗传资源或群体做基础,这特别体现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采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对遗传潜力进行评估,采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对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进行标记和跟踪等。

2.3.3.5 需要大量的科研设备及其科技人员以及雄厚的资金作保证。

在国内,许多中小种猪企业都有自己的选种育种项目,有些企业间还开展了联合育种,这对保持和提高品种的生产性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大的群体,联合育种企业间没有建立广泛的遗传联系,并持之以恒,这种选育的效率不会很高。

国外育种公司发展的实践表明,育种工作是在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内展开的,建立有周密的育种计划,需要较多的开发研究力量以及巨额的资金支撑,在欧美种猪产业化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大部分肉猪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的企业都是根据自己市场的特点和消费群体的状况,与国内或国外著名的专业种猪公司结为合作伙伴,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如何管理好生产、降低运行成本、介入产业化体系、开发活猪及猪肉产品市场上去了。

2.3.4 现代专业化种猪繁育体系

养猪产业化的发展及其猪遗传改良的过程,要求种猪繁育体系的专业化,这是世界养猪先进国家已经走过和正在经历的过程。这个体系基本由育种核心群、母猪扩繁群和商品猪生产群三个部分组成,三类群体的基本关系如图所示:

由上述可以得知,繁育体系是有其自身特点,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所要求的条件、技术、设备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能集中精力,专注于一个领域,将会使各种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和配置,使自身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3 我国种猪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2005年,我国的猪肉生产预计可以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年出栏生猪超过6亿头,生产猪肉接近5000万吨,除少量出口外,大部分以国内市场消费为主。猪肉产量占全部肉类产量的65%左右。我国人平均年消费猪肉接近40千克。我国养猪业已连续十几二十年获得持续的增长,照此趋势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猪肉产业还将稳定增长。

根据这样的生产量,可以粗略地估算出,我国至少存栏 4000万头繁殖母猪。其中采用优良品种、适度规模以上的养猪单位约占20%,即大约有800万头母猪,这个群体的年更新率以30%计算,每年我国市场需要提供优质种母猪数量在240万头,这个数字对任何一家或少数几家种猪公司都还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数字,我国的种猪公司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适应养猪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养猪业发展经验和种猪生产全球化、专业化的现状,我国种猪产业化要具备竞争力,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试验模式:

3.1 以现有大型种猪科研或企业为基础,联合重点种猪企业,开展联合育种,国家重点扶持,跨省区合作,为中小种猪企业或肉猪生产企业提供种源。

3.2 以外资种猪科研生产企业为龙头,与国内种猪企业联合组建繁育体系,在种猪供应、生产管理、疫病防治、市场信息多方面提供服务,造福于肉猪生产者。

3.3 现有的肉食品屠宰加工联合企业为了获得稳定优质的货源,建立示范基地,扩大经营规模,从而建立自身相对封闭的种猪繁育体系。

3.4 新加入养猪行业,以全新观念和模式建立的大型肉猪生产企业,依托国内现有大型种猪公司,相对独立地在其内部建立种猪繁育体系。

最具竞争力的可能当属前两种模式。然而,无论是养猪产业化还是种猪产业化,我们认为,要使种猪生产资源和技术在这个系统中实现最有效的配置,应当遵循前面提到的现代专业化种猪繁育体系的原理,由专业化的种猪公司牵头,与当地种猪生产者联合建立扩繁体系,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在种猪产业化中,需要种猪生产的专业化。

我国养猪总量接近全球的 50%,但集约化程度不高,种猪产业化的雏形还刚刚形成,现代养猪业在我国还仅仅是开始。产业化的目标不仅是优化国内资源配置,还希望通过产业化的发展,改变猪肉生产大环境,提高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我国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不仅有大量的地方品种,还有从国外引进的高生产性能的现代猪种,因此,无论是国外公司还是国内公司,也无论是配套系还是非配套系,在我国如此大的市场中,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养猪业和种猪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实现养猪强国的愿望需要我们共同的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猪e网--种猪引种直通车:http://mikecrm.com/f.php?t=LeKH5H

  在线填写问卷,我们将为您推荐优秀种猪企业。 

种猪资讯 政策解读 行业会讯 种猪新闻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高端访谈 走进猪场 种猪图库
种猪技术 行业精英 人物博客 种猪销售 种猪挑选 种猪育种 猪场建设 种猪导购
品牌种猪 PIC种猪 WALDO种猪 Topigs种猪 丹育国际 海波尔种猪 斯格种猪 地方种猪
种猪交流 长白种猪 大白种猪 杜洛克种猪 皮特兰种猪 PIC种猪 斯格种猪 海波尔种猪 地方品种
论坛精华 论坛热点 版主推荐 今日话题 活动召集 猪友日记 网友相册
种猪专题 2012信得过种猪企业评选 2011年度第三届 2010年度第二届 2009年度第一届
种猪商城 种猪导购 长白种猪 大白种猪 杜洛克种猪 皮特兰种猪 配套系种猪 二元母猪 其他品种
进入社区

热门讨论

我要开店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